China Supplement 2013 | Supplement | Airfinance Global

China Supplement 2013


Aviation Finance China Report 

 

中国的不断崛起

 

这里是《航空金融》杂志中文版的年度增刊。每年,我们都会从原杂志中选取一些时效性和关联性强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后以飨读者。

今年选取的一些文章是关于中国境外的航空市场的报道。其中包括,爱尔兰税制如何使那里成为航空产业趋之若鹜之地,2011年版的ASU框架如何使得航空公司不再青睐出口信贷的融资渠道等。

此外,还有对于未来航空资本市场发展情况的深度探讨。

《航空金融》杂志希望能通过这些文章对我们的读者有所助益。

 

主要市场

在任何航空业内人士眼中,中国市场仍是一派繁荣景象。中资航空公司已经跻身全球业绩最优异的航空公司之列,国内租赁市场近些年来发展也十分迅猛。

2011年,中资航空公司创造了全球60%的盈利,实现利润260亿元人民币(41亿美元)。这要归功于旅客对于航空运力的高需求。中国民航总局统计显示,2012年国内机场接待旅客6.78亿,实现年均增长9.2%。一旦2012年数据发布,中资航空公司很有可能再度占据全球航空业利润的大片版图。

这些航空企业需要庞大的机队迎合市场需求,因此成为了市场上大宗招标的常客。招标目录金额通常超过20亿美元。在本刊付印之际,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正寻求10亿美元的债券融资。

随着中国市场的持续成长,制造商将中国视为未来20年的主要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路向东

波音公司预计,未来20年中国新交付商用飞机数量5260架,预计总金额达6700亿美元。这家美国飞机制造商认为中国将成为商用新飞机需求第二大的市场。

空客公司预测到2031年,中国国内航空运力将超过美国。欧洲飞机制造商在2012年中旬提出的上述论断,与其2011年预测美国届时仍占据榜首的看法发生了逆转。公司首席运营官雷义(John Leahy)也公开表示相信未来20年内飞机制造领域将出现“值得重视的中国竞争对手”。

雷义所指的是中国商飞公司。商飞已经与庞巴迪就一些商业合作达成协议。一旦这家中国飞机制造商的产品进入市场,其在中国境外市场如何与波音、空客竞争将值得关注。

 

全球化的企业

除了来自OEM厂商的上述表态,中资租赁企业和投资者也已在世界舞台上初显锋芒。

美国国际集团将出售旗下租赁业务——国际租赁金融公司最多90%的股权给一家中国财团。这家财团由新华信托、国家航空产业基金和P3投资公司联合组成,已出资42.3亿美元收购国际租赁金融公司80.1%股权,并可选择购入另外9.9%的权益。

收购全球第二大租赁公司的举动凸显了中国并不满足于成为最重要的成长市场之一,而是同时在租赁领域拥有主要话语权的雄心。

而中资租赁企业如工银租赁、国银租赁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至今仅过去了五年左右的时间。

 

低廉的债务成本

跨国租赁企业同样对中国市场抱有兴趣。位于都柏林的飞机租赁商Avolon近期首次运用中国的债券市场,与工行、建行携手,向其租借给中资航空公司的3架波音737飞机提供债务融资。

该宗交易对于利用中国债务融资渠道是个利好消息。

直到不久之前,中国市场上涉及美元飞机贷款的交易少之又少。这要归咎于美元的成本,而不是中资银行对于航空融资持有特定政策。情况已出现改观,许多中资航空公司都转向国内金融机构,因为中资银行可提供价格更低的融资资金。

中国的航空产业正处于不断成长之中,虽然全球范围内出现增长放缓,这种上升之势尚未有停滞的迹象。

对明年的中国市场进行预测是件困难的事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持续的增长和引人瞩目仍是不变的主题。

 

Download the "China Supplement" here


Regional Snapshot